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前瞻产业研究院 . 李江伟
2020年2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针对综合保税区发展出台了6条措施,其中提到了“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新设综合保税区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支持发展势头较好的东部地区设立保税区……”以及“推进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在区内全面落地实施”等等。这六大措施是对2019年发布的《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一次补充,利用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逐步推动区域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营的综合保税区有96个,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省级行政区均已规划或建设了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对于区域对外开放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高于全国外贸增幅,对区域贸易拉动明显。同时,由于综合保税区凭借一系列的税收和投资优惠措施,在集聚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方面,有着先天的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综合保税区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主要在两个方面:作为区域经济开放型平台,有效提升区域外贸总量;集聚产业要素,通过产业协同,引导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一、作为区域经济开放型平台,有效提升区域外贸总量
综合保税区作为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享有国外商品入区保税,国内商品入区出口等待遇,能够吸引区域内有外贸进出口需求的企业集聚,从而有效推动区域外贸的进出口总额。
如湘潭综合保税区,在2015年封关运行以来,工业总产值以及进出口总额分别由2015年的1.01亿元和4.6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4.10亿元和10.34亿美元,进出口额对全市进出口总额的贡献在20-30%之间。再者,如同属长株潭城市群的黄花综保区,自2017年6月封关运行后,当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69亿美元,2018年实现248.5%的增速,跃居湖南省综保区第一。
同样的,位于中部地区的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营,也为区域的外贸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封关之前南阳市进出口额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封关后区域进出口总额出现了22.7%的增幅,可见综保区设立对于区域外贸的影响力。
二、集聚产业要素,通过产业协同,引导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受经营成本影响,全球产业格局呈现向中国内陆、东南亚等区域转移的态势,而综合保税区能够为所在地承接外部转移产业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在综保区内实现再加工、维修服务、研发、仓储物流等业务。作为区域对外开放型平台,综保区一方面能够有效集聚区域内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吸引外部企业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集聚。
在产业集聚的同时,通过产业自身的协同效应带动区域产业的发展。有关学者通过对中国32个综合保税区和41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商品贸易数据和地区经济发展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随着时间效应的积累,综保区总体上对周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极化效应”大于“涓滴效应”,并且沿海型综保区由于设立运营较早,更易显现。“极化效应”的形成能够促使生产要素的集聚,并且,在“极化效应”的后期,通过产业协同效应,能够在综保区周边的区域内形成产业链集聚,形成内外联动。
如综保区内的保税物流、国际贸易等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资源优势帮助园区外部企业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服务;区内的加工制造企业能够带动外部原材料供给企业的发展,以湘潭综保区为例,区内有涉及玩具制造的湖南优瑞制造有限公司、食品加工的优曼尼食品以及直升机维修的九城通用航空等,这些企业能够形成一定的向后关联效应,带动一批上有企业在区域外部聚集,形成产业协同。
综合保税区短期内能够很好的提升区域贸易的发展水平,但如何利用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与本地产业特色形成有效互动,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城市管理者以及综保区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