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德州讯“我们改造的324.4万亩中低产田上,都标有开发标识,这些土地成了特殊的品牌。”11月25日,德州农业开发办主任刘宗生向记者展示了这种标识后说,“今冬明春,我们还要开发16.5万亩。”
这种全国统一的标识,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和水平的标志。德州813万亩耕地中,过去有601万亩属于中低产田。全市累计投资13.5亿元,按沟、渠、路、林、桥、涵、闸、 井、泵、房、机、电、管“十三配套”标准,进行开发治理。到现在,开发面积已占到中低田的54%,所开发土地全部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标准。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实行综合开发,平均每亩土地增收200多元。
多种树改善生态环境、少用水节约宝贵资源,是德州市中低产田开发的两大特点。全市把推进大地园林化与中低田造林系统规划,结合进行,开发区域内种植树木3250余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5%。建造输水管道和推行喷灌、微灌,是主要节水措施,全市在治理区域铺设输水管道750公里,管灌面积已达125万亩,喷灌、微灌面积分别达到44万亩和75万亩,节水灌溉总面积远远超过规定指标,年节水1亿多立方。
该市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像创品牌一样经营开发土地。他们因地制宜,把粮棉、林果、蔬菜和畜牧作为主导产业,建立起150万亩标准化基地,引进23个示范项目,推广普及了50多个良种和100余项技术,每年培训农民5万人次。“提高开发效益,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全市选择培植起145个面向开发区域的加工项目,扶持发展起90个产业龙头,100多个产业化经营项目迅速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