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众创空间成为开年热门词。众创空间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XX车间、XX工场、XX咖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下,各种众创空间大量涌现。当前,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让创业者的奇思妙想与市场需求充分对接,从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中培育出顶天立地的“小巨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第一,联合办公空间以及创业咖啡馆的持续盈利是难题。与WeWork的模式不同,创业咖啡馆缺乏持续盈利的能力,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如何减少亏损或者保本运营,让咖啡馆不至于最终倒闭成为这些创业咖啡馆经营者思考的问题。
第二,需要扩张以形成规模效应,管理运营队伍需扩大。但在规模扩大之后,受限于管理团队自身的认知和管理水平,也会带来问题。
第三,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场地、服务等创新创业成本较高;难以产生盈利,创业服务机构希望获得政府财政扶持的意愿比较强烈。
第四,非集中办公区难以为初创企业注册,集中办公区登记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众创空间集中办公的特点,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在创业服务机构相对密集的区域推进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第五: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天使投资、股权众筹的发展滞后于创新创业浪潮;政府资金对大众创业者难以做到雪中送炭,初创创业大多处于市场失灵的真空地带;创新创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全社会对大众创新创业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众创空间的发展
分析认为,众创空间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其一,成为承载开放式创新的主阵地。以用户为中心、以创业活动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模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二,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伴随新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开放,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80后”“90后”获得二次分配的蓄水池。随着“双创时代”的来临和人口趋势拐点的到来,“80后”“90后”变成劳动主力军,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创业型企业;
其三,创业活动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降低了创业边际成本,促进了更多创业者的加入和集聚。大企业通过建立开放创新平台,聚合起大众创新创业者力量。创新创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跨境创业日益增多。技术市场快速发展,促进了技术成果与社会需求和资本的有效对接。
其四,创业理念从技术供给到需求导向。社交网络使得企业结构趋于扁平,缩短了创业者与用户间的距离,满足用户体验和个性需求成为创新创业的出发点。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商业模式创新,改变了商品供给和消费方式。
其五:创业服务从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现代市场体系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创业孵化机构,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介、培训辅导、技术转移等增值服务。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等投融资服务快速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动力。
发展“众创空间”,不是“大兴土木”搞建设,而是要优化和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发挥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规模优势,让创业者之间自由共享经验、知识、思想和仪器设备等创业资源,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帮互助”、“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