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领域,江苏以其卓越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产业基础,长期稳居经济强省之列,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产业升级和园区建设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通过科学规划、高效管理、优质服务,打造了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现代产业园区,成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江苏省是园区政策管理体系、开发建设经验、运营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参考学习对象。
在此过程中,江苏培育并催生了一系列典型的园区项目和优秀的园区运营商,为其他地区的园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8月,某研究所还发布了《2024年“最具价值”的100个工业园区项目》,共入围50个项目,汇集了“江苏生态”下产业园区发展的丰硕成果。
一、江苏的“产业特色”决定了江苏的“园区特色”
江苏产业南北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大片平原的地理环境和水、陆、空的交通网络,江苏建立了其独特的“大招商”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外资本涌入的热点。其中,苏南地区是外资企业的聚集地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经济支撑,构建了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产业生态,展现了“大招商经济”的繁荣景象。苏北侧重于基础重工业和化工,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坚实的原材料支撑。
南北产业结构的这种差异,使江苏园区的发展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苏南公园、市场化园区、政策性园区、特色园区和城市更新类园区相互辉映,共同促进了苏南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苏北园区展示了与安徽、山东相似的发展模式。区域发展的特点尤为突出。大型区域项目围绕特色主题构建细分轨道优势,而小型区域项目则专注于独特的领域,建设产业集群。
二、“苏系”园区运营商有三种类型,区域深耕打法最流畅
在这样的产业和园区发展背景下,国有园区开发运营平台、国外知名品牌产业地产商和地方深耕产业地产开发商构成了三大核心力量,共同推动了市场上众多优秀园区项目的诞生和发展。
1.国有资产园区开发运营平台:这类运营商主要由市、县政府设立的园区管理委员会或专业开发公司组成。他们享有独特的政府资源支持和显著的政策红利,特别注重园区的整体规划。典型代表如中新集团、新建元、苏高新、常高新、南京江北新区生产投资等。这类企业往往发展较早,获得更多的时代红利,创造了一批典型的老一代基准项目,但在发展参考意义上相对较弱,现在主要从股票资产运营、振兴更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2.外国市场园区开发运营商:在江苏市场、联东U谷、中南高科、金地威信、平谦国际、天瑞金集团等外来市场园区开发运营商凭借丰富的开发经验,成功创造了一系列制造、研发办公载体空间,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园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般来说,这类企业擅长在园区开发中获得现有的区域结构性机会,方向是单盘利润评估,但缺乏对区域的深入了解,缺乏长期深度培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现阶段,除具体项目规划设计外,参考意义有限。
3.本土深耕型“苏系”市场化园区开发运营商:本土成长的园区开发商,根植于江苏,深知本土市场需求。典型的有苏南地区的垠坤集团、第一工园、中业惠谷,苏北地区有标龙产城等等。这类企业本身规模不大,基于区域深度理解、区域机遇和合作伙伴深度把握,不断迭代自己的业务模式和产品体系,然后走出自己的业务路线,在多项目招商、准确的产品适应和把握,在行业招商困难的背景下更加具有参考意义。
三、从“区域聚焦”到“产业高地布局 ——第一工园发展之路
第一工园区是江苏吴中高科技的核心产业园区品牌。它始于苏州,从旺山脚下的种子开始萌芽。它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国扎根。建立了沿长江经济带“一轴三极多点”的战略布局。目前已覆盖苏州、南京、无锡、常州、武汉、广州等12个重点城市。
第一工园因为其独特的布局策略,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1.空间布局的角度来看,第一工业园坚持“区域聚焦”。第一工园区的地图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在区域聚焦下,项目空间布局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城市群为重点,第一工业园区项目基本布局在苏州城市群和南京城市群,以旺山、鲁直、沙家浜、梅李、尚湖、太仓、无锡羊尖等地形成环苏州商业集团,在南京、常州、镇江、马鞍山、连云港在镇江形成南京事业部。
2.基本上所有项目都靠近“产业大动脉-高速公路”的布局,巧妙地依靠高速公路网络将每个项目串联成一条线,形成强大的区域协同效应。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基于项目的发展,第一工园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也是一个园区运营商从业务探索到成熟发展的过程。早期以苏州为重点,包括旺山等多个传统项目,涵盖工业厂房和独栋建筑。这一时期是第一工园区对产业园区的初步探索期,致力于了解产业需求,掌握层高、载荷、柱距、电力配置等关键数据与企业的匹配方式。现阶段,项目集约化,留下了很好的区域口碑。
随着能力的日益成熟和区域资源整合的飞跃,这一发展阶段的第一个工园区开启了对外合作的新篇章。向恒泰项目等项目输出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深入培育主题产业园区,围绕主题产业提供大量相应的服务。其主题产业也与吴中高科技风险投资的科技投资业务密切合作,创新性地采用了“基地” “基金”的发展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典型项目为第一工园区太仓星药港项目,定位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定制服务特色园区,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R&D服务外包(CXO)建设集生物医学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交易展示为一体的大型健康产业基地。项目按“基地”进行 基金“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重点关注医疗器械、创新药品、创新医疗服务等领域,建立苏州兴药太浩风险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建立“孵化-加速-成长”全链创新载体。同时,项目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涵盖环境评价、安全评价、环保处理、原材料供应、仪器平台、动物平台、药品监督管理咨询、CRO服务、药品设备注册等全方位支持,为制药企业提供无缝连接的产业服务链。
太仓兴药港凭借其专业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平台资源整合优势,成功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思萃免疫研究所、苏州大学药理研究所、转型医学研究所等多个重大科研平台。还有一批上市企业和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如西华新药、智瑞生物、金远胜智能设备等。
进入成熟阶段,第一工园区将拓展全国视野,在武汉、广州等核心区域成功获得项目,在更广阔的“产业高地”市场发展积累的能力和经验。这一飞跃的基础来自于其长期深度培育、稳定运营、不盲目增加杠杆的坚实基础。
这种深耕区域、精细布局的发展路径也是行业未来的趋势。产业园区运营商基于特定的区域背景环境,灵活熟悉当地市场,在一个区域进行长期的深度培育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区域游戏玩法和模式。相对而言,他们可以更好地处理该地区的一些复杂问题。特别是市场化的区域性园区开发运营商,即使市场环境极其恶劣,也往往是众多园区中最稳定的一批。
结语
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未来产业园区的最终形式是高度集约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生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两类企业:一类是规模化的龙头企业;二是区域重点 专注于行业的特色运营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特别是在当前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背景下,第一工园所坚持的深度培育模式尤为合适。盲目追求规模化的道路,在资源有限、扩张难度大的环境下,是不明智的选择。
展望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产业重点和区域重点将成为两大核心趋势。一方面,以特定产业为重点,致力于提供精准服务,促进产业优质发展,成为提高园区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培育特定地区,紧密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能够深刻理解和实践区域深度培育和产业深度培育理念的产业园区运营商无疑更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重点推荐园区厂房
更多厂房土地 请点击【园区产业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