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莱芜讯在莱芜,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强之一的山东威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抽油泵生产项目,一期工程已于今年6月竣工投产。过去这一项目因为土地紧张而无法落地,莱芜市对低效闲置土地实施“召回制”后,收回了某公司的21亩存量建设用地,使“威马数控机床”得以迅速落地安置。
莱芜属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为0.8亩,而 莱芜人均耕地为0.83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属山东人均耕地最少的两个市之一,建设与供地的矛盾非常突出。
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紧张,化解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莱芜市委、市政府认为,节约集约用地,是化解建设与供地矛盾的根本之策。莱芜市规定:在各类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小于500万元的项目不单独供地。对原有用地达不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的项目,再申请新占地用于改扩建的,一律不予批准。严格限制建设单层厂房,除工艺特殊要求必须使用一层厂房外,新上工业项目厂房设计必须达到三层以上,否则不予供地。对已经批准占用的耕地,在约定的动工时间内未动工建设的,收取土地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由政府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另行安排新上项目或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与此同时,莱芜市展开了存量土地调查和闲置地调查,并对2003年以来批准的1248宗项目用地情况逐项进行了检查,对4宗达不到投资强度、容积率低的用地项目下达了限期增加投资通知书,对5宗、100亩闲置土地依法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在政策的约束下,莱芜市涌现出了许多集约节约用地的典型。莱钢集团为节省良田,多投资一亿元、整平山地进行了大型H型钢的建设。莱芜矿业有限公司采用“移山填坑”的办法,使曾是深达20多米的废弃矿坑治理恢复出近300亩土地,先后安置建成了三个新上项目。莱芜市西福特电缘材料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新建的8000平方米厂房“叠”成了五层楼房,等于新建了五个1000多平方米的大车间。公司董事长卢玉静说:“这样能节省土地节约资金,既为自己留足发展空间,也可对外租赁厂房。”在城市郊区的旧村改造中,莱芜市拿出最好的地段,给黄泥沟等五个村庄的农民集中建设了一个配套齐全的裕丰小区,目前已有500户农民迁入,按规划迁入1000户后,可腾出村庄占地54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