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因虹口港而得名,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南连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与浦东新区、黄浦区隔水相望,是上海中央商务区组成部分之一,西与闸北区相连,东北与杨浦、宝山区接壤,是两区通向市中心的必经之途,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称誉虹口为“风水宝地”。全区面积23.48平方公里,2003年末户籍人口79.1万人,辖9个街道1个镇。区内交通便捷,内环线横贯区域中部,轨道3号线(轻轨明珠线)、地铁M8线等穿越区境,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正在建设中的虹口足球场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上海东北部最大的地铁和公交换乘中心。
社会事业繁荣。鲁迅公园、鲁迅纪念馆以及矛盾、丁玲等一批文化名人故居坐落虹口,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享誉,是上海市唯一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区”称号的区;区内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复兴高级中学、华东师大一附中、鲁迅中学等重点中学及南湖职校久负盛名。医疗卫生资源丰富,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岳阳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海军411医院等著名医院。虹口足球场是全国第一个专业足球场,区里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教练员在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上为国家、为上海争得了荣誉。
2002年以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做出了“突出重点、发展两翼”的战略部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北外滩地区开发和四川北路新一轮改造。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两翼开发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科教兴区,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虹口建成航运服务功能集聚、现代商贸繁荣繁华、城区环境优美整洁、科教文化事业发达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两翼开发:
由外滩经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的外白渡桥进入虹口,向右沿东大名路即到与陆家嘴隔江相望的北外滩地区,向左沿北苏州路至四川路桥即为上海市著名的市级商业街-四川北路。北外滩和四川北路犹如虹口新世纪舒展的两翼,苍劲有力。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虹口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作出了“突出重点、发展两翼”的战略部署,北外滩和四川北路由此成为带动虹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抓手。
北外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坐北朝南,既享江景,又沐阳光,与外滩、陆家嘴呈“三足鼎立”之势。沿江岸线长约2.3公里,规划面积3.66平方公里,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虹口区已于2002年完成城市规划设计和功能定位研究,2003年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启动建设。根据总体形态规划和功能定位,依托虹口港以西中央商务区,新建高档商务楼宇,构建以知识服务产业为主的现代商务功能载体;依托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建设,发挥上海航交所功能,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集聚航运要素资源,加快航运服务业发展,同时,积极与世界知名邮轮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邮轮经济;依托摩天轮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建设;依托提篮桥地区历史风貌和商业基础,集聚高档居住与现代商业功能。目前,世茂北外滩酒店、国际客运中心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已启动建设。建成后的北外滩地区将实现城市功能、建筑形态和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形成融国际航运服务、中央商务、现代商业、高尚居住和滨江休闲为一体的发展区域,成为新世纪上海的新亮点,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上海的“黄金三角”,交相辉映。
四川北路商业街全长3.7公里,商业、旅游、文化设施齐全,综合消费功能完善,是一条集购物、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商业街区。2002年,四川北路新一轮改造全面启动,邀请麦肯锡、AC·尼尔森等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完成了商业街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形态规划。坚持“南、中、北”组团式开发模式:南段依托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地理优势,新建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旗舰店”,形成时尚休闲的国际精品、名品走廊;中段以“金腰带”项目为纽带,依托四川北路公园和轨道交通东宝兴路、溧阳路车站,建设集高档酒店、商务、住宅和商业、娱乐、休闲为一体、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商业商务休闲中心;北段以虹口足球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地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开发改造,发挥该区域文、体、商、旅资源集聚优势,大力拓展综合消费。目前,沿线11个重点项目已经启动,建成后的四川北路将成为上海新的购物、休闲天堂。
产业发展:
航运服务业发展优势明显,以北外滩地区为核心的虹口航运业形成和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产业基础。近10年来,虹口航运业的主要功能已经由中心装卸服务转向航运营运服务及航运辅助服务,全国唯一的水运交易市场-上海航运交易所即坐落北外滩,承担着上海口岸每年78%的出口报关和51%的进口报关业务,北外滩已成为我国航运要素市场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上海市政府已将“建设东大名路航运服务一条街”写进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截至2003年底,注册在虹口的航运企业总数达679家,在虹口设立办事机构的航运企业超过1000家,中海集团、中远集运、地中海航运等多家世界知名航运企业相继落户北外滩。近年来,虹口加大了航运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制定了《关于支持航运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航运服务业发展办公室,积极引进各类航运服务企业、机构入驻虹口,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北外滩还具有发展邮轮经济的天然优势,可供泊船岸线长达850米,水深超过10米,可同时靠泊2艘10万吨级邮轮,2004年5月1日,上海至香港的定班邮轮正式开通。
商贸业是虹口传统产业,区内四川北路商业街是上海市三条著名市级商业街之一,“走走逛逛淮海路,买卖还是四川路”曾是几代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话语。2002年开始的四川北路新一轮改造,将使这条商业街再次焕发昔日风采,进一步发挥沿线商、旅、文、体等资源优势,实现形态、功能的“双提升”。大柏树和提篮桥两个城区商业副中心将依托现代社区商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娱乐、休闲等服务消费功能。
知识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区内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技术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要素、专业人才资源较为集中,两翼开发中知识服务产业区建设档次高、规模大。近年来,虹口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律师、会计、审计等专业经济鉴证机构,管理咨询、医疗、保健咨询等专业咨询机构逐渐增多,建筑、装饰装潢、服装、皮具箱包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设计研发类企业发展较快,教育经纪、中介服务和培训形成特色,知识服务业正成长为虹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领域。
虹口是居住大区,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已陆续建成新外滩花苑、瑞虹新城、紫荆花园等一批“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四高”住宅小区,形成虹口住宅品牌。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近年来逐步调整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鼓励和支持高档商务楼宇开发。
开放合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扩大,虹口区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更加开放的区域经济。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把上海发展融入全国发展”的精神,全方位、宽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利用区内沪办大厦驻沪机构较为集中的优势,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起点上发展与各省市经贸往来,采取各种积极举措,优化虹口与外界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的软环境,目前,湖南长沙市、广东中山市、黑龙江大庆市、韩国釜山东莱区等多个中外城市已与虹口结成友好城市(区)。根据中央和上海市政府对口扶贫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对云南西畴、富宁两县的对口帮扶工作,2003年为云南、西藏、江西、新疆等地提供帮扶资金近500万元,并派驻了一批优秀机关干部赴当地开展扶贫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创新服务体系,营造市场环境优越、政府服务优良、产业氛围浓厚的投资环境。为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国内外企业到虹口发展,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方式,把为企业做好服务纳入行政管理改革和干部绩效考核当中,让企业在虹口真正感受到服务无所不在。完善企业注册登记中心功能,坚持“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原则,规范收费行为,实行企业注册登记“一口收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将行政审批程序更多转化为行政服务程序,为到虹口投资者提供规范高效、热情优质服务。实行部门为企业服务公开承诺制度,通过设立重点企业绿色通道、开设企业服务热线、定期走访、建立企业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诚信企业评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政务咨询、融资担保、工商税务、等多方面服务,此外,制定《关于支持和服务重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本区商务楼宇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支持文件。
虹口在招商引资中还十分注重引进符合本区产业发展导向、成长潜力大的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近年来,国内外一批上市公司、民营百强企业等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虹口,壮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功能招商、环境招商正取代以往政策招商方式,成为虹口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的重要抓手。在把虹口发展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融入上海和长三角发展大格局的新形势下,通过城市环境等硬件建设的逐步完善和服务体系的不断创新,虹口必将成为商务成本低、商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的投资和创业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