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历阳阴陵山下的大泽中(今和县裕民圩),一队人困马乏的骑士,择路而行。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云。为首的一员虎将,下跨乌骓神驹,手握蟠龙金枪,重瞳戟髯,身躯魁伟,沉稳中显露出焦急的神态。乌骓上驮着一位美貌无比的女尸体,洁白的面孔,如美玉雕成。这就是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英勇盖世的项羽,如今兵败垓下,溃围东归,不慎陷于泽中。他勒马回首眺望,只见滁河北岸尘土飞扬,旌旗翻卷,追击的汉兵像潮水一般涌杀而来。项羽双目圆睁,怒火中烧,左手提缰,右手扬鞭,猛力一击,乌骓马一声长啸,腾空而起,跳向溪沟彼岸。其余骑士也猛催坐骑,有的勉力跟上,有的马失前蹄落入泥沼,有的战骑力乏胆怯,发出撕心裂肺的哀鸣。
项羽驻马阴陵侧峰,清点人数,仅有二十八骑。正待纵马驰骋之际,忽然,胸前彩光一闪,落下一束绚丽的簪花,这是虞姬的遗物。他翻身下马,捧起簪花,注目凝视,不禁心头一酸,热泪夺眶而出。“大王!汉兵已追至山下,请速决断。”项羽把虎泪一抹,又看了看手中的簪花。项羽本打算将爱姬遗体带回江东故土,不料于此陷入泽中,被汉兵追及,面对险恶的形势,不由想道:一场恶战将不可避免,驮着尸体不利刺杀,且在混战中,爱姬的遗体有被再次戮杀和不慎遗弃的危险。此处山清水秀,北可遥望垓下,东可远眺吴中。不如将美姬葬于此地,免得落入汉兵之手,待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之日,再迁移故土,举行厚葬不迟。想罢,急忙就地撮土,掩埋好虞姬的尸体,并插簪花为记。然后,他率骑士,向乌江冲杀而去。驰至江口,乌江亭长舣舟待渡。项羽回头,骑士所剩无几。心想:“江东八千子弟,跟我起兵,今无一生还。八尺男儿,连自己的爱姬也不能保护,还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于是,引颈伏剑,自刎江边。
后人为纪念贤德而又深明大义的虞姬,便在她的葬身之处立庙,建墓祭祀,命此山为插花山。山侧有一个圆形石柱,高达丈余,因项羽拴马于此,故名“拴马桩”;拴马桩旁有一泓清泉,终年不竭,传为项羽枪刺而成,因名“刺枪坑”。山头、石柱和泉畔的石缝中,丛生一种叶碧如洗,花白如玉的幽兰,传说为虞姬簪花所变,是虞姬和项羽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每当春日,兰花盛开,幽香四溢,山石皆馥。三月初三,乡民举行庙会,求子膜拜者络绎不绝;意结终身的情侣,互赠兰花,以示爱情忠贞。后人有诗曰:
巾帼不辞戎马苦,英雄险境泪簪花;
芳魂犹念乌江渡,三月阴陵绽素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