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乌江是项羽自刎的地方,为了纪念这位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后人在江边建造了一座霸王庙。霸王庙很特别,庙门不朝乌江开,而是背朝乌江,这是为什么呢?传说,霸王庙庙门原来是朝着乌江开的,目的是让项羽能天天看到江东,天天看到故乡。为什么庙门又改变了方向呢?在民间里有一个传说,这与方苞过霸王庙有关。
方苞(1668-1749年)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生于江苏六合留家村。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有一年,方苞途经霸王庙,要留在这里渡过乌江。方苞雇佣了一只小舟,上了船以后,船夫却迟迟不肯开船。方苞有些不解地问船夫:“老船夫,你为什么仍然将船停在岸边,不肯开船呢?”船夫看看方苞,提醒他说:“相公,你可曾到霸王庙里,拜谒过楚霸王?”方苞坦率地说:“没有啊!我为什么要拜谒楚霸王呢?”船夫告诉他说:“相公,你可能不知道,当年楚霸王被追兵追杀到了这里,无颜见江东父老,在此地自刎。事实上霸王他心里有怨气,常常在乌江上兴风作浪,不让来往船只通过。后来百姓就在江边建了这座霸王庙,每个过江的人,到庙里祭祀,烧上一百纸钱表示诚服,这样霸王这会怒气稍平了,船只过江也就无事了,如果相公不烧一百纸钱,过江时怕霸王掀起巨浪,会将我们淹死的。”方苞一听,还有这么一回事?心想,楚霸王啊楚霸王,当年你刚愎自用,狂妄自大,兵败乌江,自取羞辱,无颜见江东父老,在此自刎,你有什么资格要让人祭祀你呢?方苞心想,我不但不祭祀你,我还要讽刺讽刺你呢!于是,方苞走进庙里,拿了纸笔,“刷刷刷”写了一首诗:“君不君来臣不臣,为何立庙在江滨?三分天下尤嫌少,一百纸钱值几文?”写罢,在霸王像前点火烧了,便对船夫说:“走吧!我量楚霸王也不敢拦我。”
却说,楚霸王在冥冥之中看到了这首讽诗,极为不快,不禁大怒,霸王在心里想:“方苞,你也太小看我了,相当年我何等威风!就连司马迁也说我是千古不成帝的霸王,你还敢小看我?我倒给你点厉害看看!”于是,霸王运起神通,方苞的船刚刚行出不过十丈远,江面忽然狂风大作,浊浪排空,小舟在江中上下颠簸,岌岌可危,欲要倾翻。船夫大惊失色,连忙将船划回到岸边,埋怨不迭。
方苞见状,也惊愕不已,心里想:看来史书上所说项羽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这个一点儿也不假,他埋怨了一千多年还在埋怨,还不肯罢休啊?我倒要和你理论理论,平一平你这心中千年的怨气,也为过往行人做点好事。想到这里,方苞上岸后又回到霸王庙里,又写了一首诗。“巍巍庙宇立江滨,霸王端为食血神。尊道莫须怀旧恨,汉家今也属他人。”写完以后,他对霸王的塑像说:“楚霸王,你若知书达理,见了我的这首诗,你也该平平怨气,魂归九泉吧!”方苞一边说,一边在霸王塑像前将这首诗烧了。
项羽本以为方苞会信服自己,忽然听到方苞这几句话,方苞的诗又飘到了眼前,项羽看罢,心头大震,心想:是啊!当年刘邦夺了天下,如今刘邦也下了阴府,我还有什么冤呢,还有什么怨呢?想当年我不听忠言,逐走范增,兵败乌江,实在有愧于江东父老,我还好意思天天面对江东,在这儿耍威风吗?楚霸王想到这里,心中十分惭愧,不禁大叫一声。楚霸王的叫声,如晴天霹雳,瞬息之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水浪滔天。
方苞烧了诗,走出庙门,正欲再度登舟过江,没想到天又突然变了。不过,没一会儿,天亮了,风停了,江水平息了。方苞等人在惊愕之中,突然发现霸王庙门不见了,原来庙门的地方,变成了一堵墙。方苞等人绕着庙墙转了一圈,才发现庙门背对着乌江,搬到庙堂后面去了。
这时,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方苞再次登上小舟,面对滔滔不绝的江水,感慨万千,他想:“楚霸王能知错就改,在阴府中也是一条好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