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工业用地出售招商葛老师 13391219793 微信同号
和县地处皖东,濒临长江,县域面积1319平方公里,辖9个镇,人口54万。基本情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和县是中国蔬菜之乡。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年产各类蔬菜110万吨,产值达21亿元,销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至港澳台和日本、韩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地,2016年蔬菜出口产值达1000万美元;享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美誉,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现代农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全国青少年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全省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大县,2013年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
和县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公元555年,南梁、北齐在此议和,遂改名和州。辛亥革命后,改称和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和县猿人、霸王祠、天门山、陋室等4个历史文化景点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和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北宋歌豪杜默、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戴本孝、“当代草圣”林散之、我国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等都是和县的骄傲。
和县是滨江产业新城。和县区位优越,东有南京、马鞍山,南有芜湖,西临合肥,北靠滁州,位于五大城市之间;和县濒临长江,拥有长江岸线41.6公里;和县交通便捷,马巢高速横贯东西,马滁高速纵贯南北;和县是国家和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拥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食品工业园)、省级精细化工基地、省级经济开发区、马鞍山(和县)绿色建材产业园等四大建设平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泵阀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精细化工、绿色建材、食品工业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了3D打印、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和县是生态休闲胜地。和县生态环境良好,拥有鸡笼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20.4%。和县山水资源丰富,坐拥“三山”“三湖”,即天门山、鸡笼山、如方山、香泉湖、半月湖、如山湖,其中,鸡笼山-半月湖景区、香泉旅游区为国家4A级景区。此外,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登临点兵的镇淮楼,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沐浴疗疴的“天下第一汤”香泉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示范县。当前,我县正围绕一区三镇,推进全县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健康休闲、山水乡情的“生态城”以及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健康休闲旅游目的地。
和县人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建设美好和谐幸福新和县而努力奋斗。
( ↑点击小图查看大图↑ )
地形地貌:
和县西北为低山丘陵,东南是沿江平原,最高海拔315米(如方山),最低海拔5.4米(沿江平原),有41.6千米长江岸线。大孤山、鸡笼山、拦龙山、陡沿山、鹰窝山、戴虎山、如方山、插花山、阴陵山由西向北第次排列,如峰在背;滁河、驷马河、石跋河、得胜河、太阳河、姥下河、牛屯河、自北而南条状分布,似带缠身。整个地形呈负山、襟江、带河之态。耕地总资源521.77平方千米,水域118.91平方千米,山场130.35平方千米。
气候概况:
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和县年平均气温15.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28.1℃;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温度2.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0℃,南北各地温度差异不大,但春秋两季温度升降快,冬夏温度变化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农作物生长期为230天、活动积温5021℃、全年无霜期259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9%、太阳辐射总量为119千卡/平方厘米。
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067mm,南部多于北部,年无雨日250天左右,雨日多集中在6-7两月,初夏有梅雨,七、八两月多暴雨,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44%。降水年际变化大,据统计:大涝年(1991)年雨量达1990mm,枯水年(1978)年雨量只有406mm。年蒸发量1488mm,7月份最大,达204mm;元月份最小,仅52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各月相对湿度差异不大,且有自南向北减小的特点。
自然资源:
和县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县耕地面积96.05万亩,宜林面积为19.38万亩。和县资源丰厚,不仅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水资源,而且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长江岸线资源。
我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膏、磷、白云石、石灰石、建筑砂、地热、矿泉等20余种,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铊、铅、钒,初步探查铁矿产地4处、铊矿产地1处;能源矿产资源有煤,全县有3处,预计储量500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有建筑石料用灰岩、溶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等,累计查明资源总储量5.46亿吨,保有资源总储量4.99亿吨。
生物资源有270多种乔灌木树种,134科564种药用植物,72种浮游植物;140多种脊椎动物、14目33科102种鸟类和30多种鱼类,其中不乏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此外,还有温泉5处,其中中温温泉1处,低温温泉4处,合计涌水量5519.42立方米/天;矿泉水1处,为含锶饮用天然矿泉水,涌水量160立方米/天;地下水(泉水)有9处,其中中型2处,小型7处,地下水资源储量总涌水量5520.77立方米/天。
我县拥有41.6千米的长江岸线资源,其中有27.40千米水深达8米以上的一级岸线,可满足万吨以上船舶航行与停泊。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地处东经118°04′29〞~118°29′52,北纬31°26ˊ18〞~32°03ˊ39〞。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南临芜湖市鸠江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连。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全县南北最大距离70千米,东西最大距离36.4千米,总面积1319平方千米,人口54.38万。常合高速自东向西穿境而过,经过县城的滁马高速、省道206滁芜路和县段78.35千米纵贯南北,省道105自东北经县城再向西直通合肥,重要县道45.52千米;“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55千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明直属南京。清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11月,和、含分开。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政府,后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春,仍归巢湖地区。1952年,属芜湖地区。1958年,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1959年4月仍归芜湖地区,5月,和含县划开。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2011年划归马鞍山市,现和县属安徽省马鞍山市,辖9个镇,85个村委会、30个社区居委会。
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和县建立较早,1927年4月,中共和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同年5月,由于反革命逆流波及至县,境内一些共产党员仍然以各种形式,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和县党组织逐步恢复建立起来。自1938年9月开始,先后建立和含临时前委、和含全县委、和江中心县委、和含工委、江和全工委、和含中心县委。1942年,在和含境内,建立拥有1000人枪的含和独立团,1943年,扩建为3000人武装的含和支队,七师参谋长孙仲德兼任支队人和政委,马长炎任副支队长。同时,在和含中心县委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和含地委、和含专员公署。从而使这块根据地逐渐巩固、发展,成为集聚革命力量的一块基地,又是沟通新四军第二师和第七师的重要通道。1945年9月,和含根据地党政干部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含和支队的掩护下,安全撤离和县抵达苏北。1946年7月,在芜湖成立中共和含工委,由王训友任书记,联系和含地区没有北撤的党员和干部,恢复革命力量。1947年10月,彭醒梦任中共和含工委书记,并组建和含支队,积极配合华东野战军南下先遣支队,进入和含地区。1948年6月,南下先遣支队在和县南乡司常庄附近,全歼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六团,打开了和含地区的斗争局面。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抵达长江北岸,约计35000人,分驻在乌江至裕溪口长达60公里的沿江地区。同年4月上旬,为扫清渡江战役的障碍,三野三十军九十师二七〇团,参加进攻西梁山敌军阵地。朱慕萍团长亲自指挥主攻,光荣牺牲。1949年4月23日,和县全境解放。中共和县县委下辖7个区委、42个支部。7月,属江全县、临江县管辖的原和县地域全部划归和县。全县共建7个区,1个直属镇,75个乡镇。
2018年,全县总人口为542192人,其中男性为283457人,女性为258735人。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盯“进十争百”的目标,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效益效率稳步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4.37亿元、95.95亿元和51.24亿元,分别增长4.0%、9.7%和9.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6.1:53.9:30.0调整为14.2:55.9:29.9,一产比重有所回调,二产比重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按全县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5930元,折合5321美元。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639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6639人,办理就业登记 548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108人,失业率3.3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30.98亿元,林业产值0.60亿元,牧业产值8.44亿元,渔业产值5.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0.2%、3.9%和5.4%。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5.33亿元,增长4.0%。
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29.50万亩,比上年增长0.6%;全年粮食总产量33.47万吨,比上年增长2.3%;油料总产量2.09万吨,比上年增长1.5%;蔬菜播种面积为25.46万亩,比上年增长1.2%,蔬菜总产量46.08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70万吨,比上年增长1.4%。水产品产量2.23万吨,比上年增长5.0%。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4.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农用拖拉机24278台,农用运输车848辆。全年机耕面积39.95千公顷,机播面积34.83千公顷,机电灌溉面积41.79千公顷,机收面积57.73千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4%,工业化率为49.0%,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3%,拉动经济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0.59亿元,增长13.4%;重工业增加值67.36亿元,增长8.6%。大中型工业增加值18.54亿元,下降3.0%。
全县1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实现利税13.87亿元,增长11.3%;其中实现利润9.27亿元,增长2.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87.6%,同比增长2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58户,过千万元的企业7户,过亿元的企业2户。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大米产量56.76万吨,增长3.3%;水泥产量795.97万吨,下降5.5%;化学农药原药产量1.26万吨,下降7.3%;饲料31.33万吨,增长2.2%;泵14.10万台,增长19.7%;阀门3.34万吨,增长10.5%;电力电缆101119千米,增长200.8%。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98亿元,扣除价格指数影响实际增长4.9%。全县18家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7.72亿元,增长2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8.60万平方米,下降10.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9.74万平方米,增长5.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8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0.8%,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完成168.22亿元,增长6.7%。
从投资结构看,全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56亿元,下降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6.43亿元,增长34.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9.88亿元,下降1.5%。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3.61亿元,同比增长1.4%。房屋施工面积344.52万平方米,增长37.1%;竣工面积61.58万平方米,增长252.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7.72万平方米,下降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8.11万平方米,下降16.2%。商品房销售额33.25亿元,增长42.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8亿元,增长12.8%。其中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60亿元,增长18.9%。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看,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19.6%,服装类实现零售额0.96亿元,增长17.2%,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0.7亿元,增长13.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实现零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16.6%,汽车销售市场实现零售额3.1亿元,同比增长24.8%。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9亿美元,增长4.1%;进口1.22亿美元,增长73.0%。全年出口总额过百万的企业25家,较上年增加3家。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为3.0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176.6亿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2036.5公里,其中国道、省道164.6公里,县道295.3公里,乡道256.7公里。按等级分:高速66.7公里,一级公路81.3公里,二级公路119.9公里,三级公路231.6公里,四级公路1509.6公里。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31986辆,营运汽车1313辆,其中载客汽车380辆。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70亿元,增长5.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0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19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3万户,其中,电信住宅电话3.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3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7.86万户(不含手机上网用户)。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59亿元,增长6.4%;税收收入21.57亿元,增长16.1%。财政支出40.70亿元,增长15.3%。从支出项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1%,教育支出增长3.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65.89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9.60亿元,同比增长5.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9.70亿元,同比增长29.1%。
经初步统计,全年全县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90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37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53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93亿元。其中:人身险赔款0.98亿元,财产险赔款0.9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幼儿园所,在校学生10980人,专任教师495人。小学56所,在校学生24417人,其中:女生10564人,农村留守儿童8033人;专任教师1749人,师生比13.96。初中27所,在校学生12172人,其中:女生5309人,农村留守儿童4975人;专任教师1317人,师生比9.24。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6844人;专任教师499人,师生比13.72。全县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共3365人,其中普通高中496人,普通初中1265人,小学1604人。全县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总数(3-5岁)1180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3.00%;小学毛入学率为101.55%,其中:女童小学毛入学率为100.8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95%。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3.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05%。全县每万人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为349.69人,其中:高中在校生为125.86人;每万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798.69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909人,在校生2965人。全县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为54.52人。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18项。申报专利125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25件;全年专利授权量39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7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场、体育馆各1个(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共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9万册。全年举办文化大讲堂12场,陋室讲堂4期,名家讲座3场,朗读、读书分享会3场,精品图书惠民展销1场。开展全民阅读、书香和州等活动,全市首个城市公益书吧、24小时城市书房和自助图书馆等相继投入使用。公共文化场馆全年累计为69000多名群众提供文化免费开放服务,县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140场,其中送戏下乡98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演艺团体来和举办专场惠民演出7场。
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3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0亿元。国家 A级景区6家,其中4A级景区2家。旅游星级宾馆2家,其中四星级1家,客房185间,床位362张。
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3个,其中医院4个。拥有床位1320张,其中医院床位91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7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4人,注册护士642人。农村卫生室达到92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1.08个卫生所。全年分别救治艾滋病、肺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2人、190人和20人,孕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婚前医学检查率92.63%。
2017年,积极参加各类竞技体育运动赛事,获得奖牌47枚,其中金牌27枚,银牌16枚,铜牌4枚。先后组织开展了拔河、篮球、太极拳、乒乓球、掼蛋、羽毛球、全民健身等群众体育活动20次。对县体育馆进行升级改造,新建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分别成立全县柔力球协会、游泳协会、牌类协会。全年体彩销售额达到1600万元。
十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围绕“四整治四提升”文明创建行动,各项城建工作有力推进。城乡规划馆建成投入使用,和州路完成改造,博物馆、广电播控中心、司法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完工,石杨互通、团塘西路改造、龙潭北路接线工程竣工通车,陋室路改造、档案馆、图书馆全面启动建设。完成龙潭南庄等4个老旧小区和1853户棚户区改造。新增城区公共自行车站点14个,增加锁车桩240个,城区站点数量已达64个,锁车桩达1740个。改造升级公厕20处,铺设天然气中、低压管道约55公里,新安装天然气居民用户7400户、工商业用户2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14户,共发放补助资金1169万元。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单耗为0.2175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06%。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274天,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4.6%,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12%。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527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22%,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36.2万立方米。
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22起,死亡2人。其中:工矿商贸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0起,人员零死亡;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零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42785人,比上年末减少1048人。其中,乡村人口426122人,城镇人口116663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53‰、死亡率为10.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0‰。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8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71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40元,比上年增长9.5%。据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8.5辆,洗衣机84.1台、电冰箱95.8台、空调器115.1台、热水器86.9台、移动电话178.5部、家用计算机22.4台。
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03万人、1.75万人、6.63万人、2.32万人、2.22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8.45万人,本年领取养老金10.0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全县农民实际参合44.7万人,参合率99.5%。全年农合基金支出2.43亿元,审核补偿35.0万人次。
和县工业用地出售招商葛老师 13391219793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