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安徽和县城内的镇淮楼,古时开始叫谯楼,意思就是城门上的瞭望楼。人们站在上面,如看到城中发生火灾,能及时喊人救火,如观望到敌人来袭击时,能派兵去抵御。后来又叫鼓楼,旧时城市中设置一个大鼓的楼,楼上按时敲鼓,根据鼓声敲打的次数,报告时辰,便于人们掌握生活的时间。还又叫鼓角楼,就是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出号令的战鼓和号角,积极开战。
那么,最后叫镇淮楼这个名称又是怎样来的呢?这就要从金兀术侵犯中原,追逐南宋高宗说起。
金兀术,他的名字叫完颜宗弼,是金(完颜氏)女真族人,他是金太祖阿骨打的第四子,是斡离不和粘罕部下的一员大将。斡离不名字叫完颜宗望,金太祖阿骨打的次子。粘罕名字叫完颜宗翰,是金太祖阿骨打的侄子。他们分成两路人马,一路由太祖次子斡离不率部下开展反辽战争。灭辽时,他穷追辽的天祚帝,俘虏了辽的族属。
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斡离不任东路军统帅,开始攻打北宋。次年,宋金战争爆发时,粘罕任左副元帅。于太宗天会四年(1126年)攻破太原后,斡离不和粘罕两路人马会师,两次围攻东京(今河南开封),俘去宋徽宗、钦宗二帝。
次年(1127年),南宋高宗赵构接位,年号为建炎。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金兀术任统帅,率领部下追南宋。高宗逃跑入海时,次年被韩世忠阻击于黄天荡(在今江苏苏州市东葑门外),相持四十八天,金兀术只得渡江退回。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被韩世忠大破后,由江南过江围攻和州,当时州官宋昌祚激发鼓励城里兵民,坚守州城,昼夜防御。战斗中金兀术被鼓角楼上士兵胡广一箭射中左臂,金兀术疼得哇哇直叫,举起右手的兵器,一边指挥士兵勇向前冲,一边同士兵奋力齐战。由于金兵较多,城楼上士兵少。终被金兀术破城而入。金兵入城后,大肆屠杀军民。当时,古城内外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在这危急之时,唯有乡豪、进士赵霖亲自带领地方上的镇淮军及民众奋力边战边退,拒不投降。他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趁着黑夜的机会,率部突围,一鼓作气地冲破金兵的阻力。随即转移到和县西埠麻湖水寨,整编队伍,日夜练兵。号召大家准备同金兵决一死战,夺回和州城。
军民一听,抖擞精神,振臂高呼:“誓死奋战,决不灰心丧气,同金兵战斗到底,为战死的军民们报仇!”
赵霖一看,军民们斗志昂扬,决心很大,心中感到大喜。他提议说:“我们要推选一位首领,率领大家进行练兵战斗。”他的话还未落音,大家异口同声的举臂高呼道:“弟兄们,我们大家就推选赵进士为统帅,率领我们继续抗金。”当场,赵霖就接受大家的重托,拿出练兵计划,制定作战方案,侦察敌情等。工作布置得有条不紊。
当年九月,镇淮军侦察得知金兵分散,力量薄弱的消息,赵霖抓住战机,发动军民鼓足勇气,摆开阵势,一举收复了和州城。由于赵霖抗金有功,深受朝廷褒奖,任命赵霖为和州镇抚使兼知州。人们为了怀念镇淮军抗金业绩,故将此楼改称为“镇淮楼”,一直沿袭至今,这就是和州镇淮楼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