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明朝时,和州有个官宦世家,仗着有钱有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成为当地一霸。老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的除夕上午,这位官老爷心血来潮,一方面为了炫耀家世,另一方面为了图个吉利,自感其乐,挥起毛笔,为自家写了一副对联,趁着过年之时,贴在大门上给老百姓看看。
上联是: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下联是: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横批(吉条)是:
唯此一家。
官老爷自感洋洋得意,可是老百姓见了无不气愤。其中有个读书人,看到这幅对联之后,表面上不动声色,回家后心里总感到不愉快,想想如何来教训一下这个官老爷,才能替我们贫苦百姓出口气呢?
旧时,除夕夜里家家主人都要守岁,这个读书人对他哥哥说:“我们街上这位官老爷家大门上贴的对联,实在是气人。今夜,大哥你帮我端条板凳,提个灯笼,我来用笔把他家对联改动一下,给大家消消气。”
哥哥胆小怕事,眨着眼睛说:“兄弟,这位官大爷不是好惹的,一旦被他发现了,我俩要坐牢的。我们不要惹是生非,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年吧!”
弟弟一听,先有些胆寒,后来想了一想说:“大哥不要怕,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他家房子多,屋又深,早就在大烟单上靠着守岁了,怕什么呢?”
大哥听弟弟这么一讲,马上就站起身子说:“行,你快把笔墨准备好,来一个‘一不做,二不休’,干吧!”就这样读书人对着对联轻轻地改动了几笔,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家来了。当夜,兄弟俩高兴地喝起年夜守岁酒了。
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左邻右舍习惯性的都要互相串门拜年,恭贺新岁。大家看到官老爷家大门对子,都聚拢在一起,一面看,一面议论纷纷,连声叫好。官老爷听到街上人的赞扬之声,以为大家都在夸他家的对联写得好,感到心花怒放,兴高采烈地把门开着,想再欣赏一下自己写的对联。他一看:
上联是: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下联是: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横批是:
唯此亡家。
官老爷大年初一见此丧联,实感晦气,气得七窍生烟,头脑一晕,扑通一声,仰面朝天,口吐鲜血,直挺挺地睡在地上不动,在场众人一看,不声不响地闭口不言,心中暗笑,全散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