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奇怪,湖内建塔,古今中外,实属罕见。可是,在安徽省和县乌江地区七星湖内,确有一座两丈高的宝塔,塔内设有阶梯,人们不能登临。传说塔内藏有焦状元的文房四宝,这是皇帝指派一名考官建塔时存放的。从那时起,这座塔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塔。那末,这座塔为什么要建在湖中间呢?这里有一段很有趣味的故事呢!
相传,在明代洪武年间,有位才华出众的青年姓焦名不全,家住和县北乡周集焦庄,那里有黄通、赤通、李通、滕堡、孙堡、骆堡、赵堡、许堡、王庄、马庄、洪庄、龙庄、何庄、钟庄、方庄、焦庄。这些村庄彼此接近,所以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叫做“三通”、“五堡”、“八大庄”。
焦不全只有父母连自己三口人,家境贫寒,生活困苦。住的是一间简陋的草棚,吃的是玉米饭,睡的是用砖头砌、玉米杆和叶子铺的床。早上无扫帚扫地,晚上无油点灯。吃饭时,父、母、子三人传着一只碗吃饭,一家人终年累月累死累活还是食不饱肚,衣不蔽体。为着全家三口人活命,焦不全的母亲只好夜间在家磨豆腐,白天由他父亲挑上街头去叫卖,挣点钱来糊口度日。
焦不全九岁时害了一场大病,全家人饭都吃不上嘴,哪有钱给他治病呢!结果,一只左腿因病致残,一只右眼也害失明了。但他一心立志求学,不怕受尽千辛万苦,每天都要挨到村邻的私塾门口,静听先生讲书教学。私塾先生看他如此用功求学,就免费收他为门生。经过数年的功夫,到了十三岁,他对四书、五经熟读精通,并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真是“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十六岁时,为了糊口度日,便在本村教起蒙馆来。
焦不全二十一岁那年,京城贴出皇榜,招考天下贤才,为朝廷充当命官。他得知消息后,一面教育学生在家温习功课;一面把自己进京赶考的事告诉了他们。学生们听了很高兴,但又为先生走路不便感到焦急。其中有个年龄较大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环境稍许宽裕一些,就主动同父母商议好,拿钱雇了一只小船,从乌江渡口过长江直达金陵,陪同先生焦不全一道赴京去赶考。
考官见他如此模样,便奚落地问:
“你的腿怎么搞的?”
“独脚跳龙门。”焦不全不假思索地回答。
“眼睛又怎么瞎了一只呢?”考官又问。
“孤灯照万明。”
考官见他年龄也不大,出口成章,才华出众,不同凡响,不敢怠慢,连忙叫人搬来一把椅子请焦不全坐下。然后继续进行问答。
“你叫什么名字?”“姓焦名不全。”
“年庚多大?”“三七年华。”
“认识多少字?”“识字不多,用字不错。”
“你是哪里人?”“凤阳府和州乌江镇周集人。”
“家住周集什么地方?”“三通、五堡、八大庄。”
“家有多少房屋?”“千根椽子万滴水,请(倾)进请(倾)出头对头。”
“家有多少佣人呢?”
“风扫地,月点灯,筛锣(箩)布置(制)下锅,船(传)碗吃饭。”
“父母亲干什么事?”“父亲是肩挑日月长街卖,母亲是夜行千里转乾坤。”
“考官问到这里,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抖地说:“你……吃……睡呢?”
“烧龙骨,吃龙须、睡龙床。”
问到这里,只听“扑通”一声,考官气得跌倒在地,仰面朝天,手指着焦不全,上牙不合下牙地打颤着说:“你……口出狂言,好大胆子!”
焦不全神色自若,微笑着面对考官说:“请拿试卷来!”
“不,不,不。我得奏明皇上。”
第二天,皇上传下圣旨,说焦不全口出狂言,犯有欺君之罪,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焦不全的学生,见此举动,一面抱尸大哭,一面高喊“冤枉”。
监斩官看到有个小孩子抱尸痛哭喊冤,交旨时将此事回奏皇上。
皇帝一听,感到惊奇,立即传旨将小孩宣召殿前,亲自盘问。
“下跪何人?为何抱尸痛哭喊冤?”
“我主万岁万万岁!小民是焦不全的学生,吾师考场答的内容句句是实。昨晚我问先生焦不全考的如何?他把同考官问的话全部告诉了我。他只是用了形象的语言,并不是狂妄无知,而是考官大人把意思听反了。”
皇上听了,更觉蹊跷,随即又问:“焦不全家有多少房屋?”
学生奏道:“先生焦不全家庭生活十分贫苦,住的是用芦柴作椽子,铺上稻草作上盖,房子又矮又小,进出要低头,因此才有‘千根椽子万滴水,倾进倾出头对头’之说。”
“他家有多少人吃饭?”皇帝继续追问。
“他全家只有父母子三人。锅盖用布蒙在筛子上做成的,一家三人传着一只碗吃饭。故有‘筛箩布制下锅,传碗吃饭’之说。”
“他的父母亲是什么人?”皇帝疑惑地问。
“他的父母是农民,老夫妻俩一年苦到头,一家三口人饭也吃不饱。因此,焦不全的妈妈只好夜晚在家磨豆腐,白天由他父亲挑着豆腐到街上去叫卖。所以说他父亲‘肩挑日月长街卖,’讲他母亲‘夜行千里转乾坤’的说法。”
“他为什么说‘烧龙骨,吃龙须,睡龙床’呢?”皇帝面带怒色而言。
“正因为他家烧的是玉米秸,吃的是玉米谷,睡的是玉米叶子剥下来的叶子铺在床上,由于烧、吃、睡三物皆是黄色,故以喻为龙也。”
这时,站在金銮殿一旁的考官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吓得目瞪口呆,全身发抖,未等皇上再开金口,连忙双膝跪下启奏道:“愚臣才疏学浅。不辨菽麦,冤枉好人,臣罪该万死。”
皇上为了笼络人心,传下一道圣旨,一面追谥焦不全为状元;一面派遣这个考官到焦不全家乡建一座塔,并把他生前用过的笔墨纸张放入塔内封存,以作纪念。并带些银两给予其父母,进行抚恤。
焦不全的家住在周围环绕着七个浅滩的低凹地。考官奉了圣旨,只好在这个浅滩的地方建立宝塔。
哪知道刚刚动工数日,宝塔才砌成三四尺高时,当地乡亲们得知焦不全死的冤枉,人人恨透了这个糊涂的监考官。大家集中起来,连夜就把长江支流的渠道挖通,把长江水引进了这七个浅滩的地方,人们是想用水来阻挡糊涂官造不成塔,皇上定会惩罚他。
宝塔刚砌成一层,水已淹到了塔身底根。考官一看民不顺心,情形不妙,就催促匠人不分日夜地只把宝塔砌成了二丈多高,就草草收工回京复旨了。
后来,江水把焦不全家住在焦庄低凹的地方灌满了水,那七个浅滩淹成了七个小湖,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将塔拥抱在湖的中心。
这就是七星湖内状元塔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