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公源深是清朝道光年间的探花,官拜太子少保,是咸丰、同治两代皇帝的御师。出生于和州南乡古镇西梁山,小时候,性情就很淳厚,爱劳动,爱学习。七岁时就帮当地一位塾师做书童,得到免费读书的机会。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他的学业成绩也是一天天地不断提高。不到三十岁就相继得到补廪拔贡的功名,成为地方上很有名声的文人。当时庐州府有一位在京城做大官的老爷,慕名前来聘请鲍先生为府中教经馆的老师,论待遇当然要比乡下教蒙馆优厚得多,家中生活也就有了靠山。再说还有一个使人高兴的地方,就是这家官府本是世代书香门第,府中藏书万卷,先生要是能受聘府中,就可以博览群书,充实自己的文学根基。因此,他就欣然应聘了。
这一年的端午节,按例是师生休假,因鲍先生离家较远,往返不便,只好留在府中过节。这天早晨,他正在书房里阅读《离骚》。侍女送来一盘粽子,一碟子糖和一杯清茶放在先生面前的书桌上,转身离开了书房。鲍先生一边凝神看书,一边漫不经心地吃粽子。不多一会,侍女进书房收拾碗碟,推开门,只见先生口鼻污黑,坐在那里摇头晃脑地朗诵诗文。侍女吓得倒退了几步,大声惊叫起来:“啊呀!先生疯啦!……”这样一叫,惊动了府中上下人等,都来到书房看个究竟。当大家亲眼看到先生这张滑稽的嘴脸时,都感到莫名其妙。此时,鲍先生被侍女的惊叫声震醒了,看见书房内外站了许多人,心里也觉得十分诧异,生气地说:“谁疯了?这简直是无中生有的荒唐话。”老爷指着先生说:“你不疯,为什么弄成这般模样?岂不是斯文扫地吗?”先生受到老爷的斥责,心里很觉得委屈,急得左顾右盼,见大家只看自己的脸,也不知道自己的脸上长了什么,只好取出镜子一照,才恍然大悟,不由得笑了起来,说:“惭愧,糟糕,我怎么会食而不知其味呢?”原来是,先生一边读书一边用餐,因为思想高度集中,聚精会神地品尝书中的滋味,误将砚台当成糖碟,将粽子蘸着黑墨吃了,所以弄成这般模样。
几年的经馆教学生涯,鲍先生的文学修养大增,科考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先生准备进京赶考。
这一天,鲍先生来到舅父家,想向舅父借点路费。舅父是个无情无义的吝啬鬼,见到穷外甥的到来,猜透了他的来意,脸上早就有了几分不愉快的表情。等到外甥明说是来借钱时,他气乎乎的地说:“啊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呀!你可撒泡尿照一照自己,像你这号人也想中举做状元?要知道,命中有来终须有,命中无来莫强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我看你还是安分守己地教书,挣几个钱好养家活口,不要痴心妄想,做那考状元的美梦了。我的眼睛是非常识人的,现在手头不但没有多少钱,就是腰缠万贯,也不会给你拿去往水里甩。”鲍源深求道:“舅父大人呀,自古英雄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侄儿自度虽不是当代奇才,可是经历了多年的苦读,自己认为还是可以一试的,请舅父暂借川资,他日如得金榜题名,侄儿终身难忘您老人家的大恩大德。”这些话怎能打动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呢,舅父拂袖而起,声色严厉地说:“算了!算了!我绝不上你的当。想我的钱,要拿两个换一个。”舅父一边讲着一边就抽身走了。
外甥见舅父如此狠心,只好转身向舅母求情。舅母为难地说:“你考功名本是一件好事,怎奈家中的钱都在你舅父手中掌着,他不肯借叫我也无法。”舅母想了一会又说:“好吧,我还有几个私房钱,借给你吧。”说着,就从箱子里拿出一串铜钱,两手微抖着递将过来,看样子大约只有两百文的铜钱,杯水车薪,何济于事呀。鲍先生本想不接,可是舅父和舅母两人的态度一对比,不由得心中对慈祥的舅母感到无比的尊敬,于是双膝点地,声泪俱下地说:“舅母呀!今日的情景侄儿一定永生不忘。”说罢恭恭敬敬地接下舅母手中的私房钱,再到别处打主意去了。
他东拼西凑,弄了一些钱进京赶考去了。科考结束,很受到主考大人的赞誉,得中三甲,并推荐殿试,被道光皇帝御笔亲点为探花。因为先生的仪表端正,举止文雅,才华超群,实乃师表之才,所以皇上把他留在东宫充当太子侍读。从此,他就在皇宫度过了二十余年的教读生涯。
鲍探花以圣贤之训为做人的准则。在皇宫只食规定的俸禄,不取份外的钱财,所以他虽为官数年,还是两袖清风。皇帝虽然对他这样廉洁忠贞的高尚品德深表钦佩,但也不能看着老师就这样守贫一生。所以,给他实授外缺,署任山西巡抚,让他得到发财致富的机会。这样的美差,如果放在别人的面前,是一个求之不得的机遇,而鲍探花不以为喜反以为忧。他认为身负皇上的使命,执政一方,必须勤政爱民,做到上报皇恩下抚黎民,一切行为应该廉洁奉公洁身自好,所以他在任期间不仅做到严于律己,同时也能约束部下。
不料,他的官运不佳。到任后,山西省连年旱灾,颗粒无收,千千万万灾民都在死亡线上挣扎。鲍公只得据实奏请皇上拨粮救济。拨粮的奏章倒是批了,可是下拨的粮款多半为下属官员贪污鲸吞。他们互相勾结,营私舞弊,只瞒着鲍公一人。那点粮款能有几何到达灾民之手?因此,不仅饿死了很多人,同时盗贼四起,社会治安也就十分混乱。此情传入京内,官员们联合参奏了一本,请求皇帝依法严惩鲍源深。当时若按清律处治,从严要下狱论罪,从宽也要削职罚金。可是皇帝还念及多年师生的情谊,只追究那些实际贪污的官员,赦免了鲍公的渎职罪过,恩准他的辞职奏章。鲍源深还乡后退居江苏宝应,仍食厚俸,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