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探花名叫鲍源深,字华潭,号穆堂,和州西梁山镇人。
同治年间,穆宗皇帝把他调任山西为巡抚。鲍探花到山西上任不久。有一天,差役禀报:“大人,外面来了一个衣服褴褛的乡下人,说他是您家乡陈桥洲人,名叫陈平凡,有事要求见您。”
鲍探花听了,立即传令,召他相见。两人一见面,感到十分亲热。并问:“陈兄弟,你有何事找我,你可实话实说吧!”陈平凡说:“你现在做了大官,求你给我找个差事干干。”鲍探花说:“你一字不识,能干什么事呢?”陈平凡说:“望念我们是从小旧情,随您给我什么差事干干都可以,哪怕是扫地抹桌子也可以,只要能挣到钱就行。”
鲍探花点点头道:“你是想发财吗?”陈平凡笑着说:“您自己做这大官也未发财,我怎么能发什么财呢!”鲍探花说:“我自己不会发财,但能挑人发财。你们陈桥洲有个民谣:‘住家住在陈桥洲,一年四季水来沤,心想搬到山头上(西梁山)住,舍不得蒌蒿马兰头’。你要是能听我的话,赶快回家带你老婆孩子,就在你家屋前屋后的田埂上,打到几百斤蒌蒿运来,包你有人要。如果卖得快,论两讲价,一斤蒌蒿值几斤猪肉钱,越快越好。运来时,你们就住在衙门对面客栈里,并要及时的告诉我,我会叫人去买的。”
陈平凡听了,心中感到又惊又喜,问:“我把这此野草蒌蒿运来,要是没人买,那怎么办呢?搞不好回家盘缠钱也没有了。”鲍探花说:“我既然叫你这样做,总有把握的。卖不掉,盘缠钱和栈房钱都由我给。”
一天,陈平凡把蒌蒿夜以继日地运来后,连夜就告诉了鲍探花。他知道后,连夜就写好请帖,第二天一早就邀请地方绅士以及所属州、县官员到府衙来赴宴。他们接到请帖,心中感到惶恐不安,都知道他是新上任的巡抚大人,谁不惧怕呢?大家随即就到府衙来叩拜。鲍大人说:“我初上任,要各位协助办事。因此,我才宴请诸位,互相认识认识。”
大家听到这话,异口同声地说:鲍大人,应当我们先请您才对的。”这时,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明天我先请,后天他请……”鲍大人说:“慢慌慢慌,我有话先讲在明,你们请我吃饭,宜素不宜荤,只要几碗素菜就行了。”众人听了,不解其意思,请问大人:“不知大人喜爱吃什么样素菜,只要能办到,我们决不会做吝啬鬼。”
鲍大人笑着说:“你们既然这样,那我就麻烦大家了,只要准备一样蒌蒿就行了。这是我家乡的名菜,我最喜爱吃。据说今天有人运来了蒌蒿,不知道住在哪个客栈里,我未来得及买点炒炒请大家尝尝口味呢!望你们买一些。这个菜能放几天不得坏。买的时候可问卖菜人怎么搞法,怎么保存,怎么烧,他会告诉你们做法。别的几样素菜,由你们自己去选择。”
就这样不到两天的时间,陈平凡运来的蒌蒿全部卖光了,他前来向鲍探花叩谢。鲍探花笑着说:“你这下发了财吧!”陈平凡笑嘻嘻地说:“发了点小财。”鲍探花说:“要想发财,必须勤劳。每一个人一定要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人靠天靠祖上,算不得是好汉!”此事在鲍探花的家乡,直到现在还在人们口头上流传着。
己的汗,靠人靠天靠祖上,算不得是好汉!”此事在鲍探花的家乡,直到现在还在人们口头上流传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