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和州西郊有一座落雁湖,湖的北岸有一个小镇,叫雁湖镇,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水运交通方便,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镇上有一姓王的光棍,排行老三,人称王三。他是瓦匠手艺,做工虽不精细,但从不计较工钱多少,人家都乐意请他干活。他为人憨厚,心地善良,经常修桥铺路,接济穷人。被称为雁湖镇上的好心人。
这年腊月二十八,大雪纷飞,王三一早去镇上办年货,回家的路上,发现湖边雪地里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身上盖着雪花,不由得一惊。摸了摸老人的鼻尖,还有一口气,王三赶紧把老人背回家,熬了红糖稀粥,一汤匙、一汤匙地喂他,半碗稀粥下肚,老人渐渐苏醒。
老人说,他家住全椒,姓龚名长果,侄儿在和州任知州,他是到侄儿处过年的,不料昨晚遇上大雪迷了路,倒在了雪地里。老人在王三家躺了一会,觉得好些了,便要动身。王三见他年迈体弱,外面又是风雪交加,就执意留他在家过年。老人最后依从了。过了正月初三,老人要走了。王三说:“虽然雪停了,但道路泥泞难行,还是不能走。”老人望了望他的破屋,对王三说:“你也很穷,我不能老连累你。”王三说:“我虽穷,目前还能糊口,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逢嘛。你在我这里,我们是有福同享,有难同担。”王三侍奉老人如同父母,老人十分感谢,对王三说:“我也是孤寡一人,虽有侄儿在外为官,毕竟不是亲生,我想认你为子,不知意下如何?”王三当即拜谢义父。
很快过了元宵节,老人又提出到侄儿那里去。王三怕义父年迈,行走不便,主动要求自己去一趟。老人见王三说得有理,便同意了。临走时,他对王三说:“见到我侄儿,可叫他带你找点活计干干,不管什么活你都接着,我在年轻时也是这门手艺,或许能帮你点忙。”次日,王三一早动身赶到和州衙门,一打听,龚知州现已卸任,今天一早携带家小乘船走了。王三失望地在街上走着。突然,一个人拦住了他:“王师傅,那阵风把你刮到这里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经常到雁湖镇收粮食的田掌柜。他向王三说,他家老板四处出高价请高手修理后花园一幢楼房,并说:“这座楼房已经请了很多人修了几年未修好。”王三开始有些犹豫,后想起刚来时义父所说的话,便答应了。
王三回来后,把和州所遇的情况禀告了义父。没过几天,王三便和义父一道来到和州,修理田掌柜老板家后花园的楼房。这座楼房很久没人住了,歪歪倒倒,龚老汉拄着拐杖,围着房子转了一圈,便打发王三准备修理房子的材料,自己来到楼房对面的假山旁,用拐杖在地上点了三点,只见楼上一个妙龄女郎飘然而下,跪在老人面前:
“仙翁驾到,罪孽有失远迎。”
“小小狐犬,何不修炼正果,在此胡作非为!”
“禀仙翁,罪孽实因无处栖身,才借此楼一宿。”
老人把拐杖一挥:“罢了,你赶快离开此地吧。”
“遵命。”狐仙叩拜老翁隐身而去。
老人作法,将楼扶正。王三只把楼房倒塌处修补、粉刷了一下,仅数日,面貌一新。王三得了纹银百两。从此,王三名声大振。他在义父的指点下,活计愈来愈多,手头日渐宽绰,自己盖了三间房子,又成了家,一年之后还添了一个娇儿。
王三成家后,义父为了方便,叫王三在岗畈上搭一间茅屋让他住在那里,照应家中的蔬菜瓜果。王三风雨无阻,一日三餐为老人送茶送饭。一晃四、五年过去了,义父因事回老家去了数日。一天,王三的妻子突然在家胡讲乱说:“谁叫你把我赶走了,你不让我安,我也不叫你安!一百两银子就这么好得呀?没有这便宜。”喊了一阵之后,又呻吟不止。王三急得又是请医生,又是烧香求佛,但是都无济于事,一连闹了好几天。这天义父回来了,王三迎面就说:“不好了,你侄媳妇中邪了。”
“知道。”义父慢条斯理地说:“老夫以往学过一点拿妖捉怪的本事,你不必惊慌,我自有道理。”说罢,老人洗手净面,秉烛烧香,双目微闭,口颂经文,用拐杖往地上划了一个圆圈。不多时,一只花面狐匍匐圈内,浑身颤抖。老人喝道:“大胆孽障,竟敢在此作祟!”王三见状怒气冲天,挥起一锹,将花面狐打死。老人说:“也罢,罪该如此!”此时,王妻的病也就好了。
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王三因事外出未归,王三的孩子为老人送饭,孩子在老人的床头,翻到一个很精致的盒子,把盒盖一打开,里面蹦出一个小毛驴,小毛驴迎风就长,越长越大,还说出话来:“你是何人,为何唤我。”小孩子吓呆了。这时老人一脸汗水地从外面跑进来,恰巧王三也从家中赶到,老人用手牵住了毛驴,对王三说:“孩子,你我缘份已满,我踏清波而来,还得踏清波而去。”说着倒骑上毛驴,踏着落雁湖碧波,腾云而去,面对王三频频挥手。
王三这才醒悟,义父姓龚,乃“弓”字谐音,“弓”、“长”为张,义父原是八大仙之一张果老。王三连忙伏地便拜,连磕三个响头。后人在岗畈上盖了九十九间半的“知果庵”,终年香火不断。王三的住处,子孙繁衍,形成一个大村庄,起名“王遇仙”,这个王遇仙村就在腰埠街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