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772—830),字文昌,和州乌江人,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于大历七年出生,建中四年(783)离乡到河北漳溪一带求学,与后来跟他齐名的诗人王建(世称两人为“张王”)同窗十年之久。贞元九年(793),张籍结束学业,开始了漫游生涯,足迹遍及祖国南北,并结识诗人孟郊。贞元十三年冬,张籍北上汴州,结识了韩愈。次年秋,汴州推荐进士考生,韩愈为考官,举张籍应试得了第一,于第二年春二月在长安登进士第。贞元十六年张籍在和州家中先后居丧、结婚、候官,至永贞元年(805)方补太常寺太祝。一任10年未升迁,引不少人为之鸣不平,大诗人白居易作诗道: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传殿监。
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
元和十年(815),张籍转调国子助教。元和十五年改授秘书省校书郎,掌管国家典籍校注及文书纂撰。九月,韩愈上书荐张籍为国子监博士。他赞张籍“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进退,介然自守,声华行实,辉映儒林。”于次年张籍即被授为国子监博士,第二年三月又被授为水部员外郎。长庆四年(824),张籍被授主客郎中。是年十二月韩愈去世,张籍亲为办理丧事,并作长诗《祭退之》寄托哀思。后人评此诗“字字含情,声声蕴哀,可与韩愈的祭文《祭十二郎文》相媲美”。太和二年(828),张籍被授为国子司业。此时,他与白居易、刘禹锡、贾岛等人交游更密,每有诗相赠答、唱和联句以寄兴,如《春池泛舟联句》、《西池落泉联句》等。同时,朱庆余、项斯、董居中、任蕃、陈标、章孝标、滕倪、司空图等贤士才子,也都受教于张籍,并得到赏识和提携。太和四年(830)张籍病逝,终年58岁。
张籍生本寒微。他身经中唐社会,主张“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在《筑城词》诗中甚至对统治者进行了血泪控诉:“力尽不得休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他的诗歌清丽深婉,平淡可爱。他写了不少古题乐府,也写有新乐府,关注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为民说话。如他的《野老歌》,以老农口吻控诉辛勤劳动果实被剥夺:“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他的《节妇吟》是为拒绝藩镇李师道拢络收买聘他当慕僚而写,表明了他是一位很有骨气的人。后人很欣赏《节妇吟》。时隔一千多年后,法国作曲家罗塞尔还为它谱曲,演奏轰动法国乐坛。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露和抨击封建王朝的黑暗现实,抒发人民苦难的悲哀与怨愤,堪称唐诗中的瑰宝,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珍,辉煌一代,影响千秋。诗家评籍“有国风河广之意,汉魏歌谣之风”、“为天下宗匠”;韩愈赞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贾岛评他“人有不朽语,得之烟山春”;白居易评他“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又赞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五代张洎著文评张籍“公为古风最善。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继其美者唯公一人”。宋代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深刻地评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存最早宋代刻本《张文昌集》4卷,辑诗317篇。当代有中华书局辑成出版的《张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