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殿传胪陈廷桂
陈廷桂(1765—1839),字子犀,一字梦湖,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生于历阳亚父城。其先世籍金陵,后徙全椒,清康熙年间迁居和州历阳。祖父陈嘉善、父亲陈国凤,皆赠通议大夫。陈廷桂少时慎言敏行,如老成人。弱冠为名诸生,博闻嗜学,工诗善书。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于乡,乾隆六十年(1795)成进士,殿试二甲名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刑部主事、律例馆纂修、员外郎、郎中、云南副考官、江苏按察使、太仆寺少卿。道光四年(1824)授奉天府丞兼督学政。道光七年(1827)秋,以病告老回乡,在历阳亚父城陋室西南仙山旁筑陈家花园,名曰“岳归园”。因该园靠近万花谷,故自号花谷翁。以诗书自娱,安度晚年。他在园内题诗曰:
新筑书斋壁未干,马蹄催我上长安。
初念只道为官好,老大方晓行路难。
千里关山千里梦,一番风雨一番寒。
何如归来茅檐下,翠竹青山任我看。
道光九年(1839)陈廷桂病逝,终年74岁。陈廷桂遗有3子,长子陈榘,文颖馆校录,候选知州;次子陈棨,庠生;三子陈柔,荫生,中书科中书,国子监典籍。故后来陈氏门联为:“百年三进士,千载一传胪。”
陈廷桂居官30年,其政声尚著,受到百姓好评。如他在任刑部主事时,明慎律法,疑狱必纠驳。任湖北安襄道那年夏天,洪水大涨,天门县澄湖泛滥,淹没田亩,其下流虽有永奠寺四闸,但旧规非到霜降不得开闸。陈廷桂“相时度势,即令开闸”,保证安全泄洪度汛,农民称颂。又有一次,京山、潜江两县坍户与淤户争地,聚集两千人持械互相仇杀。陈廷桂闻讯急派员复勘,同时自己也赶到现场下令:“敢阻挠者倍罪!”经他秉公断案,“失地者咸服”。道光元年(1821)陈廷桂任陕西按察使,虽只一年,因为理政清明,离任时父老焚香,泣送40里。陈廷桂在任江苏按察使时,普查所属各监狱已决囚犯,凡涉有冤案件,“多所平反”。道光十一年(1831)他退居和州时,正逢和州大水,便建议知州对灾民予以赈恤,因此,也很受乡人爱戴。
陈廷桂一生著述较多,先后著有《尚书质疑》、《古今文考证》、《续识小录》、《香草堂集》、《诗略》、《蔗廊短书》、《所独集》、《太音集》、《历阳典录》、《神京风土记》、《沈阳于役记》、《滇程日记》、《江河行程录》、《郧谳随笔》、《秦三绝录》。归里后还著有《笋根杂录》、《历阳诗囿》、《年谱》。另有《重修和州志稿》未付梓。
在陈廷桂所有著作中,以《历阳典录》一书尤为珍贵。全书是“以和人,纪和事”为主,凡历阳“碎金片羽”史典,他都不肯遗漏。历经52年时间,先后翻阅580余种书籍,所得笔记资料,分门别类,删繁补要,编篡成卷。同治六年(1867)8月,和州知州游智开,经认真整理陈廷桂《历阳典录》34卷,并搜集新资料增补6卷合为40卷,招工刻版,印书刊行。
后来许多学者对《历阳典录》都给予高度评价。如东皋窦光鼐评道:“陈子犀尝辑《历阳典录》一编,视其书虽杂采前说,而发现凡例有史之体。”嘉庆元年(1796),无为吴元庆评说:“以志山川之险,易时代之治乱,民物之盛衰,因循未成,读陈子书,可以无作矣。”嘉庆九年,和州举人孟成儒评道:“是书之作之功,非浅解也。”乾隆进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更作了高度评价:“考据博雅,辩论精核,阅之色然之喜,太史负名山著作之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