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源深(1811—1884),字华潭,号穆堂、澹庵,清嘉庆十五年(1811)出生于和州西梁山镇。幼小聪明伶俐,颖悟过人,7岁时,本地名塾师李光斗见而奇之,免费使其入学。因他学习之余,帮助塾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故街人称之“书童”。10岁时通五经,取得童生资格。16岁以后,经州、府、院三级考试,均为案首。嗣后经岁考又名列前茅,获廪生资格,月领补助米100斤,并居乡教读。李光斗特书赠4字条幅“晚步遽风”,勉其教学相长。
道光十七年(1837),26岁的鲍源深向亲友借钱做盘缠,于农历八月八日乘帆船到达安庆府应试,结果一举考取拔贡。九月初,他回里告诉家中种菜的妻子,一家喜愁参半。喜的是中了举就是老爷了,愁的是下一步要上京城会试,川资上那儿去筹?乡亲们一时爱莫能助。而他也守清贫、容富庶,与乡人关系密切。曾悬联一幅道:
暂守清贫,天地岂能长控我?
初尝富庶,子孙未必不求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鲍源深在乡人支助下,筹齐川资上京会试,名列12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纂修官、御史、贵州学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咸丰九年(1859)七月授惠亲王之子奕询、奕谟、奕详侍讲、侍读学士。后又任工部左、右侍郎、顺天学政、礼部左侍郎、江南监临官、山西巡抚等职。光绪元年(1875),他辞官归里,为报答乡亲养育之恩,特在西梁山捐田数百亩创立义庄,作为赡养乡里年老孤寡之用,美德传颂大江南北。后移居江苏宝应讲学,于光绪十年(1884)六月病故,终年73岁。其传世著作有《补竹轩文集》。遗有三子一孙:长子鲍孝光,乡试誊录道衔、江西候补知府;次子鲍孝裕,提举衔、两淮候补运判;孙鲍友善,二品荫生、工部主事。
世人每评鲍源深学识渊博,文韬武略。他为官清廉,同情人民疾苦,曾襄助恭亲王办理洋务。在宫廷供职期间,他先后受到宣宗、文宗两代皇帝嘉奖,数次得到皇帝赐给的御用物品。鲍生前为西梁山观音阁题写的一幅楹联,至今仍被传诵不衰,联曰:
凭空中鬼斧,劈开一片苍崖,石势抱危楼,听钟声响处,惹来上寺闲云,洞口齐飞,晓破待孤僧入定;
忽漫里天风,卷起千层雪浪,波光浮宝筏,觑竿影低时,钓出东梁明月,江心乱滚,夜深对渔父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