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言原名孙家严,1941年秋季生于和县西埠靠山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七、八岁时他就随父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1岁时他就近读小学至小学毕业,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外出谋生。1960年1月15日,孙家言在上海思念亲人,因无路费回家在上海南翔站爬车,不幸双腿被火车轧断。后入铁道医院免费治疗6个月,送回家乡。
20岁的孙家言回到自家那间破草屋,父母已去世,家中一无所有,自己又失去双腿,真是痛苦万分,他决定以英雄人物为榜样,重新设计自己,要用健全的头脑和完好的双手,继续开创新的生活。在乡亲和干部的关心、推荐下,他被安排在新民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除教语文、算术课外,还教学生体育课,喊口令、用手做动作指挥学生做广播操、跳高、跳远、掷铁饼、铅球、标枪等。自己边教边学,使文化程度达到了初中水平。就这样,他一干就是13年。在1965—1966年,他被评为优秀教师,县教育局还以《身残志不残,心红志坚的优秀教师》为题宣传了他的事迹。
1984年8月初,县民政局、和县体委根据上级精神,要选拔适合的残疾人参加首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临近的岚龙大队书记刘信源便认真地推荐了孙家言;干过民办教师,教过体育课,投掷基本功好。于是县民政局就正式通知孙家言参加选拔测试,成绩很好。送到地区体委,由教练叶大钧考核选拔,训练了两天,然后去合肥参加选拔赛。全省参加的运动员有300人左右,最后选上30人组成安徽代表团,由省体委教练任大发负责集训,其中孙家言在A一级组中,经过近3个月严格训练,由于他咬紧牙关,日夜苦学,终于掌握了铅球、标枪和铁饼的投掷要领,其“三铁”成绩惊人,表现出色。
1984年10月4日,首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合肥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央和安徽省党政军领导同志。经过几天的比赛角逐,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家言先后获得A一级标枪、铅球两项冠军,铁饼亚军,获金牌两块、银牌一块。国家民政部部长崔乃夫亲自为孙家言发奖。孙家言还同时荣获首届全国残运会精神文明运动员奖状。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苏桦亲切接见了他,并发给三项奖金共800元。孙家言载誉回县,县又奖运动服一套、残疾车一部和奖金。
1987年8月,孙家言又入选安徽省代表团去唐山参加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比赛。比赛结果,孙家言获铅球银牌、标枪、铁饼两项铜牌,同时获得精神文明奖牌。
孙家言两次为安徽、为和县增光添彩,党和人民也对他倍加关心。载誉归来后,他被安排住进了县社会福利院,并发给他铅球、标枪、铁饼和运动服,使他在人生道路上得以继续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