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着眼提质增效,把准有效投资的发力点!
强调提质增效,就是要把握趋势,投资未来,既要满足即期发展的需要,更要构建长期发展的格局,增强长远发展的后劲。方向对了,事半功倍;否则南辕北辙。当前,有效投资要在“四个化”上发力。
1、基础设施投资要向网络化提升发力。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改观,但仍满足不了需要,“堵、慢、贵”很突出。城市拥堵,出行不便;物流不畅,成本偏高;网速不快,收费不低。这里既有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系统集成不够、网络化水平不高、综合功能不强。交通建设要疏通“卡脖子”,着力解决节点、枢纽问题,努力做到铁公水、海陆空高效链接、互联互通、系统成网。针对城市拥堵问题,要抓紧打通断头路,加快公交线路、零换乘中心、停车场、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让群众出行更方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浙江很有基础,也很有潜力,特别是信息应用领域有很大空间可挖。要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升级,城市免费移动上网,加强交通运输物流等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全覆盖,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撑得起十年乃至更长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特别要跟进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设,在新一轮信息化竞争中赢得优势。在能源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电网、天然气管网等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保障。
2、产业投资要向融合化升级发力。
产业融合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形态,打破了产业边界,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拉长了产业链,形成了一批新产业,产生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可见,产业融合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要顺应这种趋势,挖掘更多的投资机会,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这些年,我省一直力推“两化融合”,如果信息化与工业化真正融合起来,投资机会将是几何级的。要加快建设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鼓励企业加大 “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投资等,用数字化、智能化来嫁接提升传统制造业。我们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努力孕育出一批先进制造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投入,鼓励各类资本大力投资信息、文化、养老、健康、时尚、旅游产业等新增长点,培育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二三产业的融合提升作用,产生一批富有吸引力、能引领潮流的前沿产业。去年很多企业跨界进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这说明用现代工商业的理念改造提升农业大有可为。
3、新型城市化投资要向城乡一体化发力。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关键在“化人”。重点是积极引导有意愿、有能力、能适应的农民进城落户转化为市民,努力为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这方面的投资要踩准点子,一方面抓好城市组团、城市新区、市政配套、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等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对接,抓好农业“两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更畅,让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这里基本上是民生项目,我们一定加大投入,让更多的人共享新型城市化的红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惠。
4、环保投资要向生态保障永续化发力。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建设美丽浙江,最突出的是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拿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砸锅卖铁办好这件事。同时,要加大节能减排、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的投资,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