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是唐朝的大诗人,他要求革新,得罪了宠官权臣,触忤了皇上,被贬到长江北岸的和州当刺史。
那时唐朝已经朝纲不振,贿赂成风。刘禹锡为人耿直,做官清廉,对奉承、拍马、搞贿赂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和州知州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傲岸不俗,对他又没有下小手(行贿),加上自己的上峰打过招呼:刘禹锡不是他们那一支子(帮派)的人。因此,对刘禹锡更加不满,蓄意给刘禹锡小鞋穿,就在和州南门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屋(按规定,至少有六间住宅)。刘禹锡热衷于革新,吟诗写文,对屋子的大小,毫不计较,收拾了一下行装,住了进去。看看新居虽不宽敞,倒也凑合,屋临大江,推窗便可以看到浩渺的大江,白帆点点,来往游弋。便欣然提笔写了一副对联挂起来。那副对子是:
面对大江思争辩
身在和州观白帆
几天后,知州看刘禹锡住在屋子里没有一点动静,觉得有点奇怪,便把师爷找来,吩咐说:“刘禹锡住到那屋子里去,不言不语有什么原因?”
师爷得令,便去了解。当他看到刘禹锡心安理得地坐在对联下吟诗、写文;有时,还临窗眺望,观赏江景。便回衙门,把所见向知州做了禀报。知州听了,一愣,想了一下,又问道:“住处怎样布置的?”“无啥布置,只是墙上挂了一幅自撰的对联:‘面对大江思争辩,身在和州观白帆!’”
“嗬,还有点硬劲嘛!”
知州来火了,心想,我看你胳膊还拗过大腿吗?于是吩咐师爷说:“把刘禹锡搬个家,房子缩小一半。”
师爷遵命,便把诗人的住处,从南门搬到北门,房子只给一间半。
刘禹锡搬了家,看看屋子比以前小多了,他还是不急不躁,平平静静地住下。西门面对得胜河,堤边是一排排柳树,绿如翡翠,摇曳多姿,风景如画。刘禹锡即兴又吟了两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
又把它写成条幅挂了起来。然后他在这里还是照旧读书、写诗,根本不理睬知州的刁难。
过了一阵子,知州看刘禹锡还是不买帐,气急败坏地又打发师爷看看动静。师爷回来照实一说,知州觉得不可思议,叹口气说:“碰到这么个书呆子,真没办法对付他!”
“嘿嘿!”
装着一肚子坏水的师爷听了直冷笑。他一冷笑,知州便会意了,问道:“你难道有什么好主意吗?”
师爷说:“刘禹锡又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金刚,我就不信治不倒他。现在只给他一间屋子,看他还耍什么猴?”
知州点点头说:“嗯,这倒也是个法子。”
于是师爷便在城中,找了一处面积只有一间屋子大小住宅,又要刘禹锡搬家。
刘禹锡到和州,三个月不到,便搬了三次家。常言道:“搬家三年穷。”可是刘禹锡是个清官,官囊不富,只有一点心爱的诗书,搬家也不大伤脑筋,搬就搬呗。
一到住处,刘禹锡见屋子更小了,但他仍不动怒,只是四面瞧瞧:小屋旁有一棵枯树,枯树四周的树,不因枯树的存在而停止生长,照样争荣竞秀,长得非常茂盛。刘禹锡看着看着,豁然开朗,便高兴地提笔写了两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早年写下的诗句,此刻拈来更富新意,于是此句成了刘禹锡三次“乔迁”写的第三幅对子了。显然,刘禹锡依然是十分乐观开朗的读书吟诗。
光阴象江水一样流逝过去,刘禹锡住斗室一个月,知州仍不见他登门拜访,心思不宁地又把师爷找到身边,吩咐他说:“你再去瞧瞧,看看那家伙在一间小屋里搞啥名堂?”
师爷去看了,回来说:“大人,你说那家伙是书呆子,真一点没冤他,不管房子大小,住得舒坦不舒坦,他只晓得写诗挂联,世上也没有这么生活着的人!?”
知州恼火不过,可是对刘禹锡是“搬石头砸天——没办法。”师爷却一肚子厶二三,眼眨眨坏点子便出来了。州衙门口,有一块三尺多长的石板条,师爷对知州出鬼主意说:“大人,这种人,你犯不着动肝火,他顽固的象石头,何不把衙门口那块石板送给他,羞一羞他。”知州听了,眉头立即舒展开来,点头刮脑地说:“好,好!那就再辛苦你一趟。”
师爷点点头,找了两个人抬了石板,亲自送往刘宅。
刘禹锡在小屋已住了一个月,觉得还很惬意。这天高兴地提笔,写篇小屋陋室的赞文。正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师爷来到门口,来人把石板放下。师爷说:“刘通判,和州少山缺石,石板倒是很稀罕的物件,知州大人看你初到,交个朋友,送一块给你做个纪念。”
刘禹锡见到光滑滑的一块青石条,特别喜爱,当听到作个纪念,心里一亮,心想:我的小屋陋室的赞文写好,正愁没地方刻咧。来得正好。便哂然一笑,说:“好、好。请谢知州大人,刘郎到此,有这么一块石头,也算不虚此行啦,哈哈。”
师爷心想,送石头是侮辱他的,把他比作石头人,可他竟象得到了宝贝似的高兴,不晓得他心里究竟打的是什么小九九。连师爷这个诡计多端的人,也不敢和刘禹锡多缠了,赶忙告辞走了。
刘禹锡写好文章后,起名为《陋室铭》,请石匠刻在石条上,放在屋前。这事传到京城,忠臣联合向皇上奏本:“刘禹锡清廉耿直可爱,和州知州蔑视朝廷命官,该革……”
皇上准了奏,革了知州的职。作为古迹的《陋室铭碑刻》,一直保留在和州,供人们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