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1546—162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安徽和县绰庙蔡浅村人。俗名蔡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父彦高,母洪氏,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6)十月十二日。他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终生学佛,拜佛,参禅,为佛教事业的振兴发展,作了许多贡献。如在五台山与妙峰和尚一道主持千人盛大法会。在山东崂山同建海印寺,在江西庐山同建法云寺,尤其是他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更为深远,当时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
他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佛学研究博大精深,在佛学界无愧为一位高僧和大师。
憨山学贯儒、释、道,博览群书,治学严谨,著述颇多。如《观楞伽经记》8卷,《华严经纲要》80卷,《金刚经决疑》1卷,《道德经解》3卷,《庄子内篇法》4卷,《大学中庸直解指》1卷,《春秋左氏心德》1卷,诗集3卷。憨山死后,由弟子福善等收集编印《憨山老人梦游集》55卷,约60万字。憨山书艺精湛,自树一帜,开一代之盛。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在《论书》中写诗赞道:
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
笔法晋唐元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诗之所言,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与之亦不能比,憨山真乃大德大才也。
明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憨山圆寂于广东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憨山的肉身法像,至今仍供奉在南华寺内。现在绰庙蔡浅村建了憨山大师纪念堂,以圆大师生前欲归故里的夙愿。
